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    任海英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课题组成员 论文与著作  主要成果   主要荣誉      
    

 

   任海英,博士,研究员,中国计量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省导师,浙江农艺师学院专业导师,浙江杨梅科普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杨梅产业促进分会理事。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奔腾计划”层次人员。2018年获省第十三批优秀科技特派员,2019年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1974年9月出生,山东临沂人。1998年莱阳农学院果树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工作。2011年7-8月美国北达卡他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杨梅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杨梅和枣的优异品种选育、杨梅病害防控和杨梅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先后主持及作为骨干成员参加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厅“三农六方”项目和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农业部公益性科研(农业)行业项目、国家支撑计划等30余个科研项目。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得部省以上科技成果10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神农中华奖一等奖1项,梁希奖二等1项,梁希奖三等2项;参与育成浙江省审(认)定品种3个。申请发明专利2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2部,参与制定浙江省地方标准2项,主持制定并获颁布团体标准2项。

工作经历

2022.1-至今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2012.12-2021.1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副研究员

2011.7-2011.8 美国北达卡他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06.9-2012.1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助理研究员

1997.7-1998.8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果茶局 助理农艺师

教育经历

2002.9-2006.9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

1999.9-2002.7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

1994.9-1998.6 莱阳农学院园艺系 果树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一)杨梅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研究

  1. 杨梅基因组序列分析;
  2. 杨梅特异性状分子标记挖掘;
  3. 杨梅优质、抗病、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研究

(二)杨梅和枣的优异品种选育

1. 收集、保存、评价杨梅和鲜食枣的特异种质资源;

2. 选育早熟、优质、抗病、抗逆等杨梅和鲜食枣新品种。

(三)杨梅病害和逆境胁迫机理和防控

  1. 杨梅重大病害的病因、发生规律及致病机理研究;
  2. 杨梅重大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3. 寒、旱、冷、雨等逆境胁迫机理和防控研究。

(四)杨梅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 杨梅生态化、省力化管理技术。
  2. 杨梅高效设施、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技术

社会任职

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理事;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杨梅产业促进分会理事;

浙江农艺师学院专业导师;

浙江省“百名专家联百家产业农合联”特聘专家;

浙江杨梅科普学院副院长。

获得荣誉

2019年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2018年获浙江省第十三批优秀科技特派员;

2018年度嘉兴市第七批优秀科技特派员;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奔腾计划”培养人员。

主持及骨干科研项目

    1. 科技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项目-川西高原地区果园有机废弃物搅融促腐制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子课题《果树专用肥研究及其施用技术集成》(2023C04005)(2023.1-2025.12)
    2. 杨梅健康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2022XTTGGP04-01(2022.9-2024.9)

                3.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果品)新品种选育科技专项“柿枣新品种选育2021C02066-10”(2021-2025)

    1.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特色经济作物爆发性病虫防控关键技术—杨梅衰弱病病因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2019C02038)(2019-2021)
    2.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果品)新品种选育科技专项“柿枣新品种选育2016C02052-10”(2016-2020)
    3.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杨梅设施延迟栽培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2016-2017)
    4.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杨梅凋萎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12-2015)
    5.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优先主题)“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成因及关键防控技术研究”(2009-2011)
    6. 浙江省科协服务产业创新驿站项目“浙江省园艺学会创新驿站(文成、泰顺)”(2020-2021)
    7. 浙江省科协服务产业创新驿站项目“浙江省园艺学会助力浙南地区杨梅产业发展创新驿站”(2019-2020)
    8. 浙江省科协服务产业创新驿站项目“浙江省园艺学会创新驿站(文成、泰顺)”(2017-2018)
    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杨梅与拟盘多毛孢菌互作机制研究”(2015-2016)
    1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台州市人民政府院地合作农业科技项目“杨梅凋萎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14-2016)
    1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海宁市人民政府院地合作农业科技项目“海宁水果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及示范”(2018)
    1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甜瓜-蔓枯病菌互作系统中甜瓜防卫基因EDR1的克隆和功能研究”(2008-2010)
    1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应用RNA沉默技术研究甜瓜蔓枯病菌的功能基因”(2009-2011)
    1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杨梅衰弱病关键病因研究”(2009-2011)(2015-2016)
    15.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提升项目“中国甜瓜蔓枯病防卫基因CmEDR2的克隆和功能研究”(2007-2009)
    16. 浙江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微生物与杨梅互作和健康栽培研究”(2021-2023)。
    17. 浙江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作物健康的农产品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2020-2023)。
    18. 浙江省“果品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杨梅新品种选育”(2012-2015;2016-2010)
    19.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应对极端气候的果树生产技术研究——浙江省主要果树极端气候预防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2018-2020)
    20.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杨梅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2016)
    21. 浙江省“果品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项目6、樱桃和南方枣种质评价与良种选育研究”(2012-2015;2016-2010)

发表的主要论文

  1. 姚忠华,朱磊,胡丹,任海英*,孙鹂,郑锡良.凋萎病杨梅树磷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变化以及施磷肥对发病率的影响.浙江农业科学,2023, 64 (2) : 404-407.(通讯作者)
  2. 王程安, 安笑笑, 任海英*, 张淑文, 孙鹂. 凋萎病对杨梅树体钾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4): 114-116.(通讯作者)
  3. 包日在, 俞浙萍, 张淑文, 戚行江,孙鹂,任海英*. 东魁杨梅肉葱病果实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10). (通讯作者)
  4. 包日在,任海英*,王康强,郑锡良,戚行江. 杨梅凋萎病树的硼元素分配以及施硼对发病率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2022, 51(6): 7-10. (通讯作者)
  5. 包日在, 俞浙萍, 戚行江, 张淑文, 郑锡良, 任海英*. 生物有机肥对杨梅衰弱病病树势恢复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2022,50(8): 70-77. (通讯作者)
  6. 任海英*,王红艳,王程安,郑锡良, 戚行江. 腐殖酸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 湖南农业科学,2022(6): 50-52, 56. (通讯作者)
  7. 史伟, 王琦, 王剑, 张丽霞, 戚行江, 任海英*. 有机物料腐熟剂堆腐杨梅废弃枝叶的效果.浙江农业科学,2022,63 ( 6) : 1318-1321.(通讯作者)
  8. 吴昌旺, 林明明, 赵成东, 吴海锋, 王程安, 吴晓燕, 周作荣, 任海英*. 短稳杆菌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51(3): 59-62. (通讯作者)
  9. 任海英, 戚行江, 俞浙萍, 张淑文, 郑锡良. 杨梅衰弱病研究现状及绿色防控技术.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 (4): 729-732. (通讯作者)
  10. 张建斌, 戚行江, 吴世军, 郑锡良, 任海英*. 有机肥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安徽农业科学, 2022, 50(8): 132-134, 174. (通讯作者)
  11. 安笑笑, 王嵘, 张淑文, 俞浙萍, 任海英*. 氧化剂对衰弱病杨梅树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2022(2): 81-83. (通讯作者)
  12. 王剑, 王嵘, 俞浙萍, 戚行江, 任海英*. 不同杀菌剂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提升的影响.云南农业科技, 2022, 3: 6-10. (通讯作者)
  13. 任海英*, 王程安, 俞浙萍, 戚行江, 孙鹂.杨梅衰弱病根际土壤真菌的定量检测与分析.植物病理学报, 2022, 52(4): 529-536. (通讯作者)
  14. 任海英*, 甘振, 戚行江, 王剑, 郑锡良, 张淑文, 俞浙萍. 补光对设施栽培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果树学报, 2022,39(6): 1072-1080. (通讯作者)
  15. 任海英*, 戚行江, 郑锡良, 孔海民, 陶建明, 何祯. 鲜食枣新品种‘浙鲜枣1号’. 园艺学报, 2022, 49 (4): 935-936. (通讯作者)
  16. 罗金燕, 郑锡良, 戚行江, 张淑文, 俞浙萍, 任海英*. 杨梅衰弱病发生测报模型的建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2, 48(2): 163-171.
  17. 曹靖,戚行江,郑锡良,俞浙萍,张淑文,任海英*. 杨梅种子萌发的生理和基因表达变化. 林业科学, 2022, 58(10): 100-107. (通讯作者)
  18. Ren H, Wang H, Wang Q, Qi XJ, Zhang SW, Yu ZP, Ijaz M, Zhang MC, Ahmed T, El-Sharnouby M, Hassan MM, Wang ZS, Li B. Effect of fungicides on bayberry decline disease 11by modulating rhizosphere soil properties, microflora, and metabolites. Agronomy 2022, 12, 677.
  19. Chen H, Ren HY (共同一作), Liu JJ, Tian Yu, Lu SG. Soil acidification induced decline disease of Myrica rubra: aluminum toxicity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response analys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2, 29(30): 45435-45448.
  20. Ren H, Islam MS, Wang H, Guo H, Wang Z, Qi X, Zhang S, Guo J, Wang Q, Li B. Effect of humic acid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tabolites of decline diseased bayberry. Int J Mol Sci 2022, 23, 14707.
  21. Li G, Liu J, Tian Y, Chen H, Ren 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hizosphere soil of bayberry-decline-disease plants in China. Plants 2022, 11, 3394. (通讯作者)
  22. Ren HY, Wang HY, Yu ZP, Zhang SW, Qi XJ, Sun L, Wang ZS, Zhang MC, Ahmed T, Li B. Effect of two kinds of fertilizers on growth and rhizosphere soil properties of bayberry with decline disease. Plants, 2021, 10, 2386.(SCI影响因子3.935,Q1区)
  23. Ren HY*, He YH, Qi XJ, Zheng XL, Zhang SW, Yu ZP, Hu FR. The bayberry database: a multiomic database for Myrica rubra, an important fruit tree with medicinal value. BMC Plant Biol (2021) 21:452.(影响因子4.96, Q1区)
  24. Ren HY, Wang HY, Qi XJ, Yu ZP, Zheng XL, Zhang SW, Wang ZS, Zhang MC, Ahmed T, Li B. The damage caused by decline disease in bayberry plants through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tabolites. Plants, 2021, 10, 2083.(SCI影响因子3.935,Q1区)
  25. Ren HY, Wu YC, Ahmed T, Qi XJ, Bin Li. Response of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bayberry cultivars to infection of twig blight pathogen by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gibberellin 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Pathogens, 2021, 10, 402. (SCI影响因子3.018)
  26. Ahmed T, Ren HY (Co-first author), Noman M, Shahid M, Liu MJ, Ali MA, Zhang JN, Tian Y, Qi XJ, Li B. Gree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irconium oxide nanoparticles by using a native Enterobacter sp. and its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bayberry twig blight disease pathogen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 NanoImpact, 2021, 21, 100281.(SCI影响因子5.478)
  27. 任海英, 周慧敏, 戚行江, 郑锡良, 俞浙萍, 张淑文, 王震铄. 多效唑对杨梅土壤微生物及内生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7): 3752-3765.
  28. 任海英, 徐巧, 戚行江, 俞浙萍, 郑锡良, 张淑文, 王震铄. 健康与凋萎病杨梅树体及根围菌群的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9): 3107-3118.
  29. 任海英,王剑,戚行江,俞浙萍, 张启. 10种杀菌剂对衰弱病杨梅的树势复壮作用.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 ( 11) : 2259-2262.
  30. 任海英, 王剑, 郑锡良, 张淑文, 邹秀琴, 俞浙萍, 戚行江. 生物有机肥对衰弱病杨梅营养改良及强壮树势的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6): 127-137.
  31. 包日在, 戚行江, 郑锡良, 任海英*. 氨基酸水溶肥料对大棚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3): 106-108, 113.
  32. 尤建林, 高恒锦, 任海英*. 生物炭基肥对衰弱杨梅树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52(5): 33-37.
  33. 张建斌, 戚行江, 吴世军, 郑锡良, 任海英*. 氨基酸水溶肥对复壮杨梅树势和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 湖南农业科学, 2021(5): 27-29.
  34. 王剑, 俞浙萍, 张淑文, 任海英*. 生物农药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治效果.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11): 138-140.
  35. 吴昌旺, 程慧斌, 戚行江, 郑锡良, 钟伟荣, 任海英*. 覆盖防雨布对杨梅果实品质及熟期的影响. 中国果树,2021(9):66-69
  36. 何丁生, 求盈盈, 何祯, 郑锡良, 戚行江, 任海英*. 鲜食枣浙鲜枣1 号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浙江农业科学,2021, 62 (10) : 956-1959.
  37. 汪兆, 任海英, 郑锡良, 俞浙萍, 张淑文, 戚行江. 衰弱杨梅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 (6): 1123-1128, 1132.
  38. Li XQ, Su Y, Ahmed T, Ren HY, Javed MR, Yao Yl, An QL, Yan JL, Bin Li. Effects of different organic fertilizers on improving soil from newly reclaimed land to crop soil. Agriculture 2021, 11, 560.
  39. 吴昌旺, 程慧斌, 林明明, 吴海锋, 任海英, 郑碎微, 赵斌. 浙南山区杨梅大棚促早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50(3): 100-103.
  40. 颜丽菊, 蒋芯, 任海英, 梁森苗. 杨梅属种质资源田间凋萎病发生及抗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8):103-107.
  41. Ali MA, Ren HY (Co-first author), Ahmed T, Luo JY, An QL, Qi XJ, Li B. Antifungal efects of rhizospheric bacillus species against bayberry twig blight pathogen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 Agronomy(SCI影响因子2.603), 2020, 10, 1811.
  42. 冯常斌, 任海英*. 大棚栽培对杨梅生产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8) : 1558-1562.
  43. 陈学锋, 任海英*. 嘉宝果在嘉兴引种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8): 1571-1574.
  44. 任海英, 程龙军, 胡丹, 郑锡良, 张淑文, 俞浙萍, 戚行江. 杨梅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寒性评价.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 (12): 2577-2582, 2589.
  45. 任海英, 郑锡良, 张淑文, 梁森苗, 戚行江. 不同颜色防雨布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0, 34(7): 1578-1587.
  46. 任海英, 郑锡良, 张淑文, 梁森苗, 吴昌旺, 王康强, 俞浙萍, 戚行江. 杨梅衰弱病病症及病树矿质营养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 (10) : 2043-2048.
  47. Ren HY, Yu HY, Zhang SW, Liang SM, Zheng XL, Zhang SJ, Yao P, Zheng HK, Qi XJ.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hinese bayberry. BMC Genomics(SCI影响因子4.142), 2019(20):458-572.
  48. 林瑞,任海英,安笑笑,郑锡良,梁森苗,张淑文,戚行江. 生物有机肥对杨梅凋萎病防控及其树势恢复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2019, 31 (7): 1096-1104.
  49. 任海英, 梁森苗, 郑锡良, 凡改恩, 张淑文, 颜鸿鹏, 戚行江. 避雨伞对杨梅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9):37-41.
  50. 任海英, 曹靖, 郑锡良, 朱跃进, 梁森苗, 张淑文, 戚行江. 浙江省24个鲜食枣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 中国果树, 2018, (6): 47-53, 67.
  51. 任海英, 朱跃进, 林瑞, 郑锡良, 梁森苗, 张淑文, 何丁生, 戚行江. 浙江密植矮化设施栽培沾化冬枣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5): 795-796.
  52.  朱跃进, 任海英, 林瑞, 郑锡良, 梁森苗, 张淑文, 何丁生, 戚行江. 浙江引种沾化冬枣设施栽培技术初探. 中国南方果树. 2018,47(2): 17-18.
  53. 郑锡良, 朱跃进, 任海英, 王井华, 梁森苗, 曹靖, 戚行江. 14份枣种质生物特性调查及果实性状图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2):181-186.
  54. 郑锡良, 任海英,梁森苗,孟瑜清,颜鸿鹏,戚行江. 薄膜棚架避雨对杨梅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中国南方果树,2017,46(6):85-88.
  55. 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利用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杨梅凋萎病菌.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46(1): 1-10.
  56. 任海英, 梁森苗, 郑锡良, 戚行江, 朱潇婷, 颜丽菊. 杨梅凋萎病菌侵染、传播及树体内分布规律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4):630-639.
  57. 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张振兰. 环境因子对杨梅凋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5, 32(3): 474-480.
  58. 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杨梅凋萎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总结. 中国南方果树, 2015, 44(2): 119-120, 124.
  59. 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杨梅凋萎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1(12): 1849-1855.
  60. 张振兰, 任海英, 朱潇婷, 戚行江, 郑锡良, 梁森苗, 颜丽菊. 杨梅种质资源对凋萎病抗性评价.浙江农业科学,2014, 1(10): 1567-1569.
  61. 戚行江, 任海英, 梁森苗, 郑锡良, 张振兰, 邱立军. 储藏温度和时间对杨梅和腊杨梅花粉萌发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4, 31(3): 460-467.
  62. 颜丽菊, 朱建军, 任海英, 朱潇婷, 戚行江, 朱敏华, 马志方. 杨梅大苗控根容器育苗基质配方优化研究. 果树学报, 2014, 31(4): 667-672.
  63. 颜丽菊, 朱潇婷, 任海英, 朱建军, 马志方, 戚行江. 设施大棚铺设银色反光膜栽培杨梅试验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6): 211-215.
  64. 颜丽菊, 朱潇婷, 任海英, 朱建军, 马志方,戚行江. 防虫帐防控杨梅果蝇及改善果实品质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2): 398-402.
  65. 任海英*, 戚行江, 陈安良, 郑锡良, 梁森苗, 颜丽菊, 王继灿, 李岗. 十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的药效评价. 果树学报, 2013, 30(5): 835-840.
  66. 任海英*, 李岗,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韦继光, 颜丽菊, 朱潇婷. 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25(6): 1306-1317.
  67. Ren Haiying, Li Gang, Qi Xingjiang, Liang Senmiao, Zheng Xiliang. PEG-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hytopathogen Didymella bryoniae.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 21(8): 965-973.
  68. Haiying Ren*, Gang Li, Xingjiang Qi, Li Fang, Hanrong Wang, Jiguang Wei, Shaobin Zhong.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stalotiopsis spp. causing twig blight disease of bayberry (Myrica rubra Sieb. & Zucc) i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3, 137: 451-461.
  69. Haiying Ren*, Gang Li, Senmiao Liang, Guiling Yang, Xiliang Zheng, Jiguang Wei, Xingjiang Qi. Effects of culture media,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ycelial growth and sporulation of 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strains, the agent of bayberry twig blight in southern China. Asia Life Sciences, 2013, 22(2): 713-727.
  70. 郑锡良, 任海英*, 徐云焕, 李岗, 梁森苗, 周慧芬, 戚行江. 凋萎病对杨梅树体钙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13, 1(2): 183-185.
  71. 郑锡良, 任海英*, 徐云焕, 李岗, 梁森苗, 周慧芬, 戚行江. 凋萎病对杨梅的氮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42 (1): 64-66.
  72. 任海英*,方丽,李岗,王康强,王汉荣. 肥料与地表球囊霉菌根混用对西瓜生长高度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2): 178-180.
  73. 任海英*, 李岗, 方丽, 茹水江, 王汉荣. 不同甜瓜品种蔓枯病抗性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关系. 植物病理学报, 2012, 42(3): 306-310
  74. 任海英*, 方丽, 戚行江, 王康强, 王汉荣. 枝叶凋萎病对杨梅根际菌根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24(1): 81-84.
  75. 任海英*, 李岗, 戚行江, 方丽, 王汉荣. 甜瓜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科技通报, 2012, 11: 91-98.
  76. 求盈盈,任海英*,王汉荣,郑锡良,戚行江,王康强,丁朝玲,谢小波. 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发病调查与病原接种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2011, (1): 98-100.
  77. 任海英*, 方丽, 求盈盈, 郑锡良, 戚行江, 丁朝玲, 林德月, 王汉荣. 硫及含硫化合物对杨梅叶片的伤害实验. 中国南方果树,2011, 40(5): 52-53.
  78. 任海英*, 方丽, 李岗, 王康强, 王汉荣. 多效唑、硼砂和10种农药对地表球囊霉菌根侵染能力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11, (6): 1345-1347.
  79. Lijun Sun, Haiying Ren (co-first author)*, Ruoxue Liu, Baoyan Li, Tingquan Wu, Feng Sun, Huimin Liu, Xiaomeng Wang, Hansong Dong. An h-Type thioredoxin functions in tobacco defense responses to two species of viruses and an abiotic oxidative stress.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2010, (11): 1470-1485.
  80. Wu TQ, Guo An, Zhao YY, Wang XM, Wang Y, Zhao D, Li XJ, Haiying Ren*, Dong HS. 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rice lumazine synthase gene contributes to defense responses in transgenic tobacco. Phytopatholgy, 100(6): 573-581, 2010.
  81. 任海英*, 方丽, 李岗, 茹水江,  王汉荣. 农杆菌介导的甜瓜蔓枯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生物工程学报, 2010, 26(6): 802-808.
  82. 任海英*, 方丽, 茹水江, 王汉荣. 抗蔓枯病甜瓜突变体edr2抗病现象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9):3131-3138.
  83. Ren H*, Gu G, Long J, Yin Q, Wu T, Song T, Zhang S, Chen Z, Dong H. Combinative effects of a bacterial type-III effector and a biocontrol bacterium on rice growth and disease resistance. Journal of Biosciences, 2006a, 31: 617-627.
  84. Ren H*, Song T, Wu T, Sun L, Liu Y, Yang F, Chen Z, Dong H. Effects of a biocontrol bacterium on growth and defence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s expressing a bacterial type-III effector. Annal of Microbiology, 2006b, 56: 281-281.

获授权发明专利

  1. 发明人: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李岗. 一种预防或防治杨梅树凋萎病的方法和试剂. 专利号ZL201410000464.2
  2. 发明人: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张振兰, 朱潇婷. 一种早期检测杨梅是否发生凋萎病的方法. 专利号ZL201410085999.4
  3. 发明人: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朱潇婷. 一种杨梅苗木是否携带凋萎病菌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专利号ZL201410085409.8
  4. 发明人: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陈安良, 张绍勇, 王康强.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用咪鲜胺预防杨梅凋萎病的方法. 专利号:ZL201410017441.2
  5. 发明人:任海英,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陈安良, 张绍勇, 王继灿.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用苯醚甲环唑预防或防治杨梅凋萎病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017807.6
  6. 发明人:任海英,王汉荣,方丽,李岗。发明名称: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病原菌鉴定方法。专利号:ZL 2010 1 0537036.5。
  7. 发明人:任海英,王汉荣,茹水江,方丽。发明名称:西甜瓜品种蔓枯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专利号:ZL200810162054.2。
  8. 发明人:任海英,王汉荣,茹水江,方丽。发明名称:蔓枯病菌侵染西瓜或甜瓜生长速度的检测方法。专利号:ZL 2009 1 0266639。
  9. 发明人:戚行江,任海英,梁森苗,郑锡良,颜丽菊. 发明名称:一种杨梅短穗嫁接方法专利号:ZL201410787678.9
  10. 戚行江,任海英,梁森苗,郑锡良,颜丽菊. 发明名称:一种杨梅营养钵扦插育苗方法专利号:ZL201410788684.6
  11. 戚行江,郑锡良,梁森苗,任海英,邹秀琴. 发明名称: 一种全自动杨梅遮雨设备专利号:ZL201510308836.2

获科技奖励

  1. 杨梅抗逆高效培育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2022年度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 排名第1/5.
  2. 杨梅种质创新与生态高效经营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1年度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 排名第4/10.
  3. 杨梅早熟品种选育与矮化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2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排名3.
  4. 杨梅主要病虫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2018-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排名6.
  5. 杨梅病虫害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及应用. 2018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排名9.
  6. 杨梅凋萎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 2017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排名3.
  7. 杨梅急性枝叶凋萎成因及关键防控技术. 2018年度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排名2.
  8. 杨梅急性枝叶凋萎成因及关键防控技术. 2018年度浙江省科技兴林奖. 一等奖. 排名2.
  9. 杨梅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7年度台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排名7.
  10. 杨梅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7年度浙江省农业厅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排名7.

参编书籍及行业标准

  1. 杨梅良好农业规范。
  2. 杨梅栽培技术规程。
  3. 杨梅病虫害及安全生产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北京 2014. ISBN:9787511615312
  4. 杨梅生态栽培.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北京 2016. ISBN:9787511628930.

主要审认定品种

浙鲜枣1号(浙R-SV-ZJ-005-2019)2019-12-30 省级认定品种.

制定技术规程

  1. 任海英, 戚行江, 张建斌, 王剑, 吴昌旺, 包日在, 郑锡良, 俞浙萍, 尤建林, 邹秀琴, 张淑文,张启。杨梅衰弱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T/ZNZ 120-2022.
  2. 任海英, 戚行江, 王康强, 颜丽菊, 吴昌旺, 郑锡良, 王剑, 胡丹, 安笑笑, 邹秀琴, 包日在。杨梅凋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 T/ZNZ 119-2022.

 


    1. 专聘研究员
    2. 浙江农创客创业导师
    3. 浙江杨梅科普学院副院长
    4. 副研究员
    5. 浙江省“百名专家联百家产业农合联”特聘专家
    6. 浙江农艺师学院专业导师

    1. 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理事
    2.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杨梅产业促进分会理事
    3.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
    4. 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生导师
    5. 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会员
    6. 中国植保学会会员
    7. 浙江省植保学会会员
    8.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