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站点地图 | 实名制认证 | ENGLISH
首页 -> 新闻资讯 -> [ 热点新闻 ]
小浆果做成大产业——省农科院郜海燕研究员团队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党群工作部 2021-11-03  





    在11月3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郜海燕研究员领衔主持,联合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君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研究团队,完成的“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蓝莓、杨梅等特色浆果产业发展迅猛,年增速达30%,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但由于浆果采后贮藏过程保鲜难度大,损失高达40%~50%,且加工保质过程品质易劣变,营养流失大,尚缺可应用的从采收到贮运加工的产地商品化配套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制约。
针对上述瓶颈难题,“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联合国内多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在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支持下,经近20年努力,研究浆果采后加工品质劣变机理,创建浆果物流保鲜标准化共性技术及加工制品品质保持核心技术,研发配套材料、产地处理装备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项目致力于研究浆果采后加工品质劣变机理及核心技术研发,率先揭示了特色浆果采后软化与自溶机理,研创了减损采收、产地快速预冷等技术,结合病原菌靶向抑制调控采后果实劣变病害,腐烂率降低50%,物流半径从产地辐射全国。创建了浆果定向调控花色苷稳定化新技术,活性成分保留率达90%;开发活性组分高效绿色制备技术,实现非商品果及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针对不同要求,研发产地小型预冷机和大容量快速预冷装备,效率提高75%以上。
 

    通过产学研合作,团队创建了特色浆果物流保鲜与加工综合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浆果保质期短和加工产品质量差的瓶颈难题,有效提升了该行业的技术水平。技术成果陆续应用于北京、辽宁、江苏、浙江及广西等地产区、多家国内浆果的保鲜与加工著名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郜海燕研究员在省农科院农业与食品科技领域辛勤耕耘39年,始终坚持以解决生产一线问题为己任,致力于食品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为中国第十四届食品科技大会推介百位中国科技专家之一。她带领团队阐明了坚果氧化劣变的机理及其关键控制因子,创建品质综合调控技术,相关成果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在食用笋、倒笃菜等加工方面取得一系列技术成果,帮助多家知名食品企业,以及200余家小微企业、合作社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和改造,使产品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在食品科学研究领域被誉为“接地气”的女科学家。

上一条        目录列表        下一条
2021年度热点新闻总数 52 条,本页为第 11 条
  您是第 
  个访问本站的客人!  
浙ICP备09030064号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市德胜中路298号, 310021. (0571) 86404011.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