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站点地图 | 实名制认证 | ENGLISH
首页 -> 文化建设 -> 创新文化 ->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Untitled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劳模  
  历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我院的党组织始建于1949年的省农改所支部。1958年省农科所直属省委领导,并建立党委会,各所设党支部。1982年建立省农科院纪委。目前,我院设有院党委1个、纪委1个,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49个,全院共产党员875名,其中在职党员659名,在职党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占七成、高级职称占六成。院工会始建于1960年,1994年改设为院工会工作委员会。从1987年起为了更好发动职工参政议政民主建院,建立了院职工代表大会。院团委始建于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省农改所支部,1958年建立省农科所团总支,1984年建立省农科院团委。1957年、1985年、2010年先后成立省农科院九三支社、农工民主党支部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目前共有民主党派成员157人、知联会理事54人,党外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7人。2018年成立了院妇女委员会,召开了院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近年来,我院坚持党委统一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以“强党建、抓队伍、转作风、聚合力、促发展”为主线,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浙江工作期间视察我院时的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省委书记车俊来院调研时讲话精神、省长袁家军批示精神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牢记“科技兴省、科技兴农”使命,加强一流学科一流院所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农业科研高地。二是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三个责任制”。大力实施“双建设、双培养、双提升”工程,把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研究室上;把科技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推进党员素质提升和党支部建设提升工程。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发挥我院科技、人才优势,广泛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创服务型组织品牌;坚持党建带群建和民主党派组织创先争优,我院被授予全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全省100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品牌之一”、全省统战工作先进集体,院群团和民主党派、知联会多次受到省级表彰。三是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召开全院人才工作会议,打好“12345”人才工作组合拳,抓好学科带头人、研究室主任、青年科技骨干三支队伍建设;健全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和倒逼激励“三位一体”激励体系;建立了岗位管理与职称评聘相联动的政策体系、优秀人才“直通车”评聘机制等创新举措,首次实现岗位聘任能上能下,全院人才总量增加、结构不断优化,人才质量得到提升。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作风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实施内部巡察、审计工作制度;深化“四风”政治,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开展清廉农科院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我院实践,营造“风清气正、勇于担当、实干兴院”发展氛围。五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弘扬百年农科精神,培养科技人员报国爱农情怀,开展毛主席视察我院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院15周年、建院110周年系列活动,推进乡村振兴十大科技行动;弘扬不忘初心精神,深入开展向王一成同志学习活动,王一成被列入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宣传,评选表彰的51名王一成式优秀科技工作者得到了省委书记车俊的亲切接见;建成院史馆和科技成果展馆,出版《科技人生》、《灵魂的香味》等一批农科文化精品,凝炼一成精神、胶鞋精神、南繁精神、红壤和海涂精神、春蚕精神等,激励科技人员践行“一懂两爱”。每年开展年度最具影响力大事评选、市民开放日活动,使我院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您是第 
  个访问本站的客人!  
浙ICP备09030064号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市德胜中路298号, 310021. (0571) 86404011.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