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17日,周恩来总理视察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勉励科研人员:"你们搞得很好,病虫害防治是薄弱环节,应该很好地搞。"
1957年12月17日周恩来总理视察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详细了解双轮双铧犁改进、推广使用情况并实地察看。
到了农科所,在省里领导和浙江省农科所楼宇光所长等人陪同下,周总理直接走到西大楼的土化系、畜牧系、植保系,再到东大楼的农艺系、行政办公室、图书馆等处视察。每到一个房间,总理同科技人员亲切握手,谈笑风生。
周总理健步来到畜牧系实验室,同大家握手,听取汇报。畜牧实验室陈列着大量的羊毛标本,醒目地装在玻璃广口瓶子里。周总理想直接看看羊毛,工作人员拿起一个标本瓶准备把它打开,但瓶塞太紧就将瓶塞压在桌子角上碰敲。周总理马上阻止道:小心!不要敲碎了,我这样看看就行了。周总理还虚心请教在场的科研人员:湖羊是不是因为起源太湖流域才叫湖羊?在场的同志回答说:不完全是,湖羊是蒙古羊的亚型,是蒙古人传来的,现主要产于浙江嘉兴和太湖地区。周总理听到讲解后,语重心长地对随行人员说:国家建设、科学发展那么快,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你们也要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
在视察了各系之后,时近中午,在浙江省领导陪同下,周总理精神饱满地走向田间,微笑着和农场副场长方宪章亲切握手,热情地向农工同志招手致意。方宪章怕水田的水溅到总理身上,特意安排总理到田头旁一个土墩上观看双轮双铧犁的操作。总理却走下土墩,来到了工人中间,不顾泥浆溅身,跟在犁地的牛后面,兴致勃勃地在田埂上往返来回,仔细地观看农场工人的操作,频频点头称赞。周总理边看边问:双轮双铧犁为什么在南方推广不开?方宪章回答:主要因为双轮双铧犁是铁轮子的。在北方是旱地,轮子不会陷在泥土里,而且是马拉犁,马配合得较好,又加上北方是大块土地,所以比较好推广;南方多水田,铁轮子会陷在烂泥里,田块又较小,而且是双牛拉犁,操作不方便,人很吃力,所以较难推广。
周总理又问:我看这位同志操作得很好。你们是否作过改进?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又接着问:改进后的双轮双铧犁能提高工效多少?可以耕多深?方宪章答道:比旧式木犁提高工效两倍多,可耕5寸以上,比旧木犁增深2寸左右。总理又关切地问:你们作了哪些改进?要花多少钱?方宪章作了介绍:主要是把铁轮子改成宽边木轮子,这样在水田里就不会陷下去了。并告诉总理,改良费用很省,只要一根木料,工本费不到2元钱。总理听了很高兴地说:好。当周总理知道双轮双铧犁的改良是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搞起来时,非常满意。
周总理详细询问了双轮双铧犁有哪些优点,还存在着什么问题?使用面积多少?农场里还有哪些新式农具?农工同志是否都愿意使用等等。方宪章回答说:现在双轮双铧犁还在试验,使用面积不大,主要缺点是两只牛拉犁,操作不方便,人很吃力,一般农民还不愿意使用。当周总理听到有些农工对使用新式农具还不习惯时,就微笑着说:要使他们很快地习惯起来!接着周总理指示:旧式农具一定要改革,要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你们搞得对!
周总理那洪亮的声音,爽朗的笑貌使人倍感亲切。当周总理看到两只大水牛一起拉犁时,就风趣地问:它们会打架吗?农工同志告诉总理:经过训练,它们非但不会打架,还合作得挺好。听到这些话,周总理笑了。这笑声感染了在场同志,大家都开心地大笑了,笑声回响早春的旷野里。
周总理在农场视察时还十分关怀农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特别是农工素质提高问题。他关心地问:还有文盲吗?方宪章告诉总理:文盲不多了。总理追问道:不多了?那是几个?当周总理了解到农场里的老工人,解放前大多不识字,解放后,农场办了夜校,帮助他们学文化,进步很快,现在有的已达到初中文化程度,只有最近新吸收的工人中还有三四个不识字的时候,很高兴地说:要继续帮助他们提高。
周总理还问到农场有几个干部?是否参加劳动?方宪章回答说:有时参加劳动。
总理鼓励大家说:要争取多参加,这样才能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周总理奔波5个多小时了,还不知疲倦地同大家交谈着。方宪章等考虑到总理视察了一上午,连中饭还没吃,怕总理累了,就向总理建议,到室内休息一下喝口水,而总理却微笑说:这里谈谈不是很好嘛?这样可以多听听群众的意见。
直到午后1时半,随行人员提醒总理,下午还有别的事。总理这才结束了谈话,同在场的同志一一握手告别,还亲切地说:谢谢!谢谢!一边登上小轿车,一边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