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站点地图 | 实名制认证 | ENGLISH
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机构
Untitled
  内设机构框架  
  科学研究机构  
  管理服务部门  
  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  
w 研究机构  >
w 单位领导  >
吕桂华副所长、何英军副所长(党支部书记)、赵福成副所长
w 主管领导介绍  >

所长、研究员。

         1962年8月生,浙江东阳人,民革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科院分校农学专业,2003年12月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法律专业,200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本科。现任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主持副所长,副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东阳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东阳市科协八届常委,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旱粮专业组组长,金华市、东阳市拔尖人才,东阳市科技标兵,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东阳综合试验站站长。

    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省、市课题30余项,其中“鲜食甜糯玉米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获201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业厅技术进步一等奖;“鲜食旱粮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玉米矮缩病流行规律、检测预警与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获2012年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超甜135等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获2010年金华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东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旱地三熟高产轻型栽培技术研究》获2002年金华市科技进步四等奖、东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玉米茎基腐病病原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获2000年浙江省农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玉米螟幼虫营养需求特性及其在防治上的应用》获1999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八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征集整理和评价》获1989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主持育成的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甜11”、“浙糯玉7号”、“超甜135”、“浙甜9号”、 “浙糯玉2号”、“浙糯玉3号”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选育的“浙甜11、浙糯玉16”和研究的五项技术分别被浙江省农业厅列为2018、2019年浙江省种植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多篇论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地处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始于19635月成立的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20204月,调整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内设机构,更名为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30人,退休职工24人;高中级职称23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4人,金华市拔尖人才1人、东阳市拔尖人才2人,拥有科研用地220亩。

     主要从事玉米等特色旱粮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玉米分子遗传改良等研究。选育浙甜系列、浙糯系列、浙单系列等玉米新品种40余个,创建浙江之最高产纪录6项、浙江省主导品种10批次、浙江省旱粮主推技术11项。承担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省育种专项、省“尖兵领雁”计划等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主编著作4荣获国家省级科技奖励10余项。

     建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浙江省“双千”助力“双减”科普教育基地等示范平台,每年在全省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余个。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省农村工作指导员20余人次,分赴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区科技扶贫,多人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0万亩。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城东街道塘西
邮编:322106
电话:0579-86012620

  您是第 
  个访问本站的客人!  
浙ICP备09030064号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市德胜中路298号, 310021. (0571) 86404011.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