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园艺研究所前身为1936年成立的浙江省农林改良所园艺改良场,主要开展以柑橘为主的果树蔬菜调查、引种和试验推广工作。1937年日寇侵华,杭州沦陷,浙江省各农林改良机构东迁,1938年1月园艺改良场与其它机构合并成立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其下属农艺系于1947年设园艺股。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政府对省农业改进所进行整编,1951年改名为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设黄岩园艺场。1960年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其它4个单位合并成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设园艺研究所,主要进行果树、蔬菜等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1980年代初,园艺所增设食用菌学科,2001年蔬菜学科分设成立蔬菜研究所。2007年增设花卉学科。
历经80余年发展,园艺研究所目前共设有果树、食药用菌、花卉三个学科,重点开展梨、杨梅、葡萄、桃、枇杷、猕猴桃、草莓、蓝莓、樱桃、蘑菇、香菇、金针菇、灵芝、桑黄、兰花、石斛、菊花、百合等资源收集评价与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发工作。现有科研基地300余亩,建有浙江省梨、葡萄、兰花种质资源圃,保存各类种质资源3000余份。编辑发行科技期刊《食药用菌》。
人才队伍
现有在编职工53人,其中专业技术员51人,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20人,博士40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果品、食用菌)首席专家2人。4位专家分别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梨、双孢蘑菇岗位科学家和桃、葡萄综合试验站站长。
科研项目
“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食用菌、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专项各1项,国家桃、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专项各1项,主持“十三五”和“十四五”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项(果品和食用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5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浙江省科技援疆项目1项。参与浙江省农业(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1项,主持国家973、863计划子课题各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
科研成果
“十三五”以来,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共24项。其中,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第2完成单位第2完成人),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兴林奖一等奖1项。育成通过审(认)定品种11个,获品种权授权品种17个,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1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制定省级地方标准6项,鉴定成果16项。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SCI论文65篇),出版著作15部。自主育成的11个品种列入省农业主导品种,创新研发的10项技术列入省主推技术。
科技服务
牢记科技兴省、科技兴农使命,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十三五”以来,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100余人次,组建省团队科技特派员8个,7位专家担任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首席专家和专业组长。累计开展科技培训800余期,培训农民及基层农技人员5万余人次,建立示范基地100余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0余万亩,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
2人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食用菌团队和1人荣获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8人荣获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人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研究所荣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石桥路139号 邮编:310021
电话:0571-86404018